昨天去送姨丈人生的後一程

旁邊的喪家口中誦著經文,手上用印有往生咒的紙(台語叫住生錢)摺著紙蓮花

「這樣燒這樣旳紙蓮有效嗎?」同行的人不解的問著,

「先不論有效否,但讓在世的親人在這個時刻,忘了失親的苦,口中念著經文,手中摺著紙蓮花
用誠稚的心去祝禱,期許親人可以解脫,這個忘了的苦及誠心才是重點」上次我金紙的金紙逹人如是說。

失親之痛是苦,依依不捨的守著他7~10天,天天望著他那熟悉的臉,心中不㫁的回憶他在世的一切美好,
臉上的雨就下個不停,無法克制的情緒,這樣的痛是很難承受的。

告訴他們用誠心念經文摺出來的蓮花,有不可思意的力量,親人可以解脫到彼岸,讓他們在這一刻,暫時的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華山看一克拉的夢想,但心中的悸動卻一直留在那一個「想要到全世界倒立拍照」的人。
在之前看到「白」完成心中的夢想,真實面對自已,並勇敢的去實踐它,心中的感動,眼淚不知覺得流下來。(你問我為什麼感動,只因為我不能,我們都是同一個時期,想改變自已要去追夢。)

這一次在看完一克拉時,覺得還好打算要回去,出門口卻被一陣歡呼聲給吸引,那是一個人在講述他追尋的夢,在這一年靠著近600次街頭賣藝籌得經費,倒立自拍攝影1200張照片,寫下10萬字環台日記。
在那的每一張相片都是他用生命換來的,每張都有濃濃的生命力
一個13歲的夢,一直延續了下來,台灣只是他初始的地方,接下來他要帶著他的夢造訪全世界。

他說的很對:「當你發現你自己是誰,你願意花多少代價找回自己?」「你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夢想」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要的只是生活


而生活講的是心境上的平靜和安詳


如果你不能堅定你的「心」,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肚子疼!就這麼一個茅坑~你蹲在那~那你就比我幸福!!」

這是一個夥伴的MSN寫的,

幸福事實上不遠,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在禪宗的經典中,很多講的也是一個心字

快樂、痛苦也在一心之間

是環境、是人為讓自己苦嗎?

就是那個念頭而已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爭辯一定都是很糟羔嗎?

一樣是自A點到B點,

路有很多條,可以運用的交通工具也很多,加上擁有資源也不同

一個菜菜團隊,想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去到B點,

一開始很順,走到1/3時,碰到了問題

所以

團裡的人,開始想要處理,才能在短時間內到B點,

結果,大家用他手上及之前的經驗,想了很多種不同的方式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的可以嗎?

這問題不是我有質疑、我老師也很不放心

沒錯心到那能力就到那,

要!就努力就會擁有

但,有時知道和做到,這是兩件事情

這也是一直以來我的問題,

在加上家人的生計問題

我不擔心、不質疑未來真得有麼好嗎?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連續兩天,都在說向上管理的問題;

案一是女生、案二是男生

但問題都一樣

一個是碰到問題和主管談解決方案,結果主管冷淡以對

一個是熱情如火和主管分享他的新想法,結果滿臉豆花

結論是兩個人都拒絕和主管溝通

然後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現在眼睛,看不大到,但還是要打一下,太久沒有更新了。

是忙嗎?還是肓吧?

那天在高雄和姐談了一下

修行是什麼?什麼又是生活?

修行等於生活大家都知道,

那生活是什麼?

讓自己很累是生活?

讓自己很幹是生活?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六祖到廣州的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師正在講解《涅槃經》,寺外有兩位僧人正為昨晚強風吹旗而爭論不休。
「那是風動。」「不對,不對。是旛動。」「胡說,明明是風動。」「旛動才是。」
惠能看到他倆爭辯到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就對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旛動,是仁者你的心在動。」他的話如雷轟頂,禪堂頓時安靜下來,眾人目光一致地看著這位年輕人。
印宗法師凝神注視問道:「怎麼說是仁者心動?」
惠能說:「如果心不動,怎麼知道是風動?還是旛動?如果知道心動,就不用在意風動還是旛動了。宇宙之間,何其廣闊,只要明心即可見性。」

同樣,在意別人說了什麼,是他們的言語刺激你、還是你的心在跟著起舞搖擺.

傾聽別人正向的意見是很好,是用來學習讓自己更拙壯,不是用來否定你自己

心的旅途中,沒有風風雨雨,不會睛朗時的喜悅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經文有言

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我不知道他人是如何看「佛陀」這位智者的說法,但以這篇而言我的解釋是,要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那些看似在刁難你的人。

或許這個人正是上天派來用他的語言、用身體力行、用負面示範....要來告訴你一件可以改變你一生的事。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去看待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事,並用它去對治,我們的心。

用智慧去化解可能會有的尷尬。

要讓心不會隨波逐流,要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自在。


下港人 編輯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